色丁狠狠桃花久久综合网,亚洲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,国产综合第一页,国产精品人成自线

  • “百日行動”重點查這兩種車:逾期未檢驗、逾期未報廢

    大慶晚報

    |

    2021-08-17 06:35:29

      原標題:逾期未檢驗、逾期未報廢

      百日行動重點查這兩種車

      未按時年檢上路,記3分、罰款200元;駕駛報廢車,罰款2000元、吊銷駕駛證

    交警檢查過往車輛。

      核心提示:定期給車輛做檢驗,達到報廢年限,要將車輛上交報廢企業(yè),這樣做的目的是,讓在道路上行駛的機動車有一定的安全性,可生活中卻有很多機動車逾期未檢驗、達到報廢年限不上交的事情發(fā)生。

      8月13日,記者在市公安局交警支隊了解到,截至8月12日,我市共有公路客運、公交客運、旅游客運、貨運、校車、面包車、危險品運輸重點車輛逾期未檢驗、逾期未報廢10000余臺,“百日行動”中,交通管理部門將對這些車輛進行重點整治。

      駕駛“問題車”后果嚴重

      記者了解到,在道路行駛的機動車,未按規(guī)定定期進行安全技術檢驗的,交通管理部門根據《道路交通安全法》第13條、第90條,《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》第16條、《機動車登記規(guī)定》第56條,處以200元的罰款。

      駕駛達到報廢標準的機動車,交通管理部門根據《道路交通安全法》第100條,予以收繳,強制報廢。

      對駕駛報廢機動車上道行駛的駕駛人,處2000元罰款,并吊銷機動車駕駛證。

      出售已達到報廢標準的機動車,沒收違法所得,處銷售金額等額的罰款,對該機動車予以收繳,強制報廢。

      3個周期不檢強制報廢

      記者了解到,機動車在年檢截止日期前3個月,就可以參加年檢。

      未按時參加年檢的車輛不得上路;未按時年檢上路車輛,記3分、200元的罰款。

      未參加年檢的車輛一旦發(fā)生交通事故,保險公司不賠。

      未按時參加年檢上路,屬于非法駕駛,可做扣車處理。

      根據《機動車強制報廢標準規(guī)定》,機動車在檢驗有效期屆滿后連續(xù)3個檢驗周期內,未取得機動車檢驗合格標志的,將強制報廢。

      達到報廢標準及時注銷

      很多人不知道,車輛達到報廢標準后,應該怎樣做。

      記者了解到,對于達到報廢標準的機動車,應及時送至報廢汽車回收企業(yè);未達到報廢標準、已經無法正常行駛的機動車,也應送至報廢汽車回收企業(yè),進行注銷登記。

      對于車輛在異地無法駛回的機動車,需要辦理注銷的,可以將機動車送交至當地報廢汽車回收企業(yè),在報廢地車輛管理所,辦理注銷登記。

      此外,交警部門表示,有公路客運、公交客運、旅游客運、貨運、校車、危險品運輸車輛的企業(yè),請盡快到所屬轄區(qū)大隊進行備案注冊;對于企業(yè)已經注銷的單位,要及時將車輛,轉移到實際所有人名下。

      交警部門提醒:買賣二手車,要在交易后的一個月內,及時辦理轉移登記手續(xù),避免出現不必要的法律責任。

      駕駛報廢車就是“玩命”

      所謂報廢車,是指達到國家報廢標準的各種機動車,或者雖未達到國家報廢標準,但因其他原因造成車輛嚴重損壞或技術狀況低劣,經檢驗不符合國家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條件的機動車。

      交警支隊宣傳大隊副大隊長韓清富表示,駕駛報廢車,就是拿命開玩笑。

      首先安全隱患大。報廢車因為使用年限長,機件嚴重老化,車輛操作靈活性、穩(wěn)定性、制動性能大大降低,極易釀成道路交通事故。輕者拋錨、偏向、爆胎,重者制動失靈、致人受傷、車毀人亡。

      其次,環(huán)境污染大。報廢車、發(fā)動機嚴重老化,耗油量明顯增多,排放污染超過國家規(guī)定的汽車排放標準,不僅造成能源浪費,而且嚴重污染大氣環(huán)境,從而影響人們的生活質量。

      再次,侵權行為多。上路行駛的報廢車輛,大多套牌、假牌甚至無牌,非法改裝、酒后行駛、超速行駛、違法停車等嚴重交通違法行為屢見不鮮。

      報廢機動車因沒有參加保險,且車輛也不值錢,一旦發(fā)生交通事故,大多駕駛員無力承擔巨額經濟賠償,直接影響了社會的穩(wěn)定。

      交警部門再次提醒廣大車主:報廢的車輛,必須依照程序,送到指定的車輛回收公司,進行分解處理。

      大慶晚報記者 尹淇

    特別聲明:除大慶生活網署名文章外,其他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,不代表大慶生活網立場!

    相關推薦

    關于我們 | 人才招聘 | 權利聲明 | 廣告中心 | 聯系我們

    大慶生活網&大慶全媒體運營中心版權所有|本地最新、最快、最全面的資訊發(fā)布平臺

    中華人民共和國信息產業(yè)部ICP/IP備案中心:黑ICP備07000001號-1|互聯網信息服務許可證:230231206001號